坐在广州白云区的一家社区快餐店门口,59岁的陆步轩轻轻摩挲着花白的鬓角,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执着。他身后的招牌,“小黑猪”三个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。“虽然我今年已经退休了,但我还是想证明,中国的黑猪产业还能走得更远。”他的声音不大,却掷地有声。
时间回溯到2003年,那个被媒体称为“陆步轩现象”的夏天。这一年,一篇题为《北大毕业生长安卖肉》的新闻报道像一颗炸弹,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。记者在文中写道:“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卖猪肉,是教育的失败还是人生的无奈?”一夜之间,陆步轩成了舆论的焦点。有人同情他的遭遇,认为他是“时代的牺牲品”;更多人则指责他“浪费国家教育资源”、“给北大丢脸”。
然而,命运的转折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降临。2008年,同为北大校友的广东企业家陈生找到了陆步轩。两人在一次长谈之后催生了一个商业传奇——高端猪肉品牌“壹号土猪”。凭借陆步轩对猪肉品质的极致追求和陈生的商业头脑,短短十年后,“壹号土猪”年销售额达18亿元,门店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,自己也因此身家过亿。
2024年,58岁的陆步轩再次踏上创业征程。这一次,他的目标是让高品质的本土黑猪肉走进寻常百姓家。他联合创立的“小黑猪”品牌,以“慢养300天,无抗无激素”为核心理念,打造社区快餐新模式。
猪芯片保卫战:一场关于“中国味道”的救赎
“洋猪占领市场,土猪濒临灭绝——这是中国农业的痛点。这不是简单的猪肉生意,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全的‘猪芯片’保卫战。中国本土猪种就像芯片一样,是畜牧业的‘核心技术’,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。如果有一天外国掐断了种猪供应,中国人吃肉都会成问题。”在几年前的一次座谈会上,陆步轩的话振聋发聩。他展示的一组数据让在场所有人震惊:中国本土黑猪市场份额已不足2%,而速生白猪(如杜洛克、长白猪)因其6个月即可出栏的高效率,几乎垄断了中国整个猪肉市场。大家儿时逢年过节才能尝到的美味,如今再也尝不到了。
上世纪90年代,随着国外种猪的大规模引进,中国本土黑猪因为生长周期长(需要10-12个月)、肥肉率高等“缺点”被迅速淘汰。陆步轩在深入调研中发现,云南滇南小耳猪、山东莱芜黑猪等珍贵的地方品种已经濒临消失。“保种就是保未来”他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这七个字。
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“打好种业翻身仗”,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。陆步轩在朋友圈转发这则新闻时写道:“‘猪芯片’保卫战,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”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传统散养模式成本高昂,黑猪肉的售价是白猪的2倍以上,市场接受度始终不高。
记得有一次,陆步轩亲自到超市促销黑猪肉。一位大妈看了看价格牌,摇摇头说:“太贵了,我还是买普通猪肉吧。”那一刻,他意识到,仅仅靠情怀是拯救不了黑猪产业的,必须另辟蹊径。
面对困境,陆步轩的破局之道充满了“书生卖肉”式的智慧:“单纯卖黑猪肉的效益不好,甚至把控不好还容易亏损。因此,我认为如果将黑猪肉加入到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中来,分摊成本,让黑猪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这可能是一个好办法。”
二次创业:小黑猪的“破圈”实验
而彼时的中国餐饮市场,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:一方面,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刺痛公众神经。北京阳光大数据研究院的报告显示,86.79%的餐饮消费维权涉及食品安全问题,其中“以次充好”、“食材变质”占比最高。包子行业使用淋巴肉做馅料的情况时有曝光,引发全网声讨。另一方面,消费升级浪潮席卷而来。《Z世代饮食消费报告》指出,60%的年轻消费者将“健康”列为餐饮选择的首要因素,愿意为高品质食材支付20%-30%的溢价。“吃得放心”正在取代“吃得便宜”,成为新的消费刚需。
陆步轩敏锐地看到了这个机会,决定与朋友合作,创立“小黑猪”品牌,以“社区快餐”为突破口,把真正的本土黑猪肉产品卖向千家万户。
-
包子里的“猪肉革命”
广州白云区的小黑猪旗舰店里,一款售价3.9元的“黑猪肉大肉包”引发了消费者的热议。这款产品有几个鲜明的特点:
原料上,坚持使用慢养300天的本土黑猪肉,坚决拒绝使用180天出栏,可能含有激素、抗生素的洋种白猪肉。每一批猪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和品质检测。
工艺上,采用肉粒馅现包现蒸工艺。市面90%以上的肉包用碎肉糜掩盖劣质肉,小黑猪的包子馅必须是2mm见方的肉粒,切开后“好肉看得见”。
最引人注目的是店内的“信任状”:“如用非黑猪肉,举报奖10万”的承诺醒目地贴在橱窗上,接受所有消费者的监督。
“掰开包子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肉粒,这才是真材实料。”白领顾客XX在抖音上发布的测评视频获得了上万点赞,评论区里满是“良心商家”、“看得见的好肉”等好评。
2. 全时段快餐的野望
但陆步轩的野心远不止于早餐市场。小黑猪门店的创新模式让人眼前一亮:
午市主打“黑猪肉排骨饭”和“黑猪肉鲜水饺”。
黑猪肉排骨饭选用优质肋排的原汤焖煮五常大米,单店单日销量很快突破200份。为了保证品质,陆步轩要求每家门店的厨师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,掌握“排骨三煮三焖”的独家工艺。
黑猪肉鲜水饺,精选壹号土猪前腿肉做馅,肉丁粒粒清晰可见。配以天然香辛料提味,激发黑猪肉原香。饺子皮用中粮定制饺子粉,久煮不破,入口细滑。陆步轩要求做一碗真心实意的黑猪肉水饺,让家人安心尝,孩子放心吃。
晚市则开设鲜饺档口,采用全透明厨房设计,顾客可以亲眼目睹黑猪肉馅的现剁现包全过程。这种“明厨亮灶”的做法,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,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“我们要让黑猪从‘奢侈品’变成老百姓吃得起的‘日用品’。”陆步轩甚至在门店里循环播放黑猪养殖场的监控视频,展示黑猪在音乐声中悠闲进食的画面,强化“人性化养殖”的品牌理念。
基于这个商业模式,团队在广州与佛山的居民社区开了八家试点店,试验“早餐包子+午晚餐饺子、蒸饭”的全时段模型。三个月后,社区店日均营业额突破6000元,复购率达45%,验证了模式的可行性。
尾声:屠夫与士子
回望陆步轩的创业历程,恰如他常说的那句话:“路走对了,就不怕远。”从饱受争议的“北大屠夫”,到重塑餐饮行业的革命者,他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人奋斗的范畴——
对农民,他证明“土货也能卖出黄金价”;
对大学生,他诠释“放下面子才能赢得里子”;
对养殖业,他主动参与“猪芯片保卫战”;
对中国餐饮业,他推动“食品安全”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“如果有一天,中国的孩子们都能吃上黑猪肉,却不知道它曾经濒临灭绝——那才是真正的成功。”夕阳西下时,陆步轩常常这样对团队说。